从「三个臭皮匠」到「多可机器人」:看中国智造如何让效率飞起来!
“三个臭皮匠,顶个诸葛亮”—— 这句老话讲的是团队协作的力量。但放在今天的工厂里,要是让三个工人和一台多可机器人比效率,您猜谁赢?别眨眼,答案可能让您大跌眼镜!
作为国产协作机器人的 “带头大哥”,中科新松的多可机器人正用 “人机协作” 的新玩法,重新定义 “人多力量大” 的时代内涵。
您可能见过传统工业机器人,那家伙块头大、脾气倔,要么在笼子里独自干活,要么把工人吓得绕道走。但多可机器人不一样,它就像您身边的 “全能工友”
(1)安全到能和人贴脸干活:自带 “刹车系统”,人一靠近就自动减速,比驾校教练还贴心。
(2)灵活得像孙悟空的金箍棒:2000mm 超长臂展,既能给汽车拧螺丝,也能给咖啡拉花,堪称 “工业界的变形金刚”。
(3)省钱省到老板偷笑:中小型企业花个几万块就能入手,最快 18 个月就能回本,比请个熟练工划算多了。
(4)数据说话: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正以每年 29% 的速度疯长,而多可机器人凭借 300 + 专利和 20% 的高端市场占有率,妥妥的行业 “隐形冠军”。
想象一下,汽车底盘上百颗螺丝要精准拧紧,传统工人得蹲在地上拧到腰酸背痛。多可机器人呢?它能像弹钢琴一样 “哒哒哒” 自动锁付,误差不超过头发丝的 1/10,还能 24 小时连轴转。某汽车大厂用了它之后,装配效率直接翻番,工人终于能挺直腰杆喝口茶了。
某罐体厂商以前靠人工喷涂,油漆浪费 20% 不说,工人还得戴着防毒面具干活。多可机器人一来,不仅实现 “零接触” 作业,用料省了、良率提了,连工人都开玩笑说:“现在车间比咖啡厅还干净!”
在医院里,多可机器人化身 “手术小助手”,帮医生精准搬运试剂、辅助微创手术。您可能不知道,它的重复定位精度高达 ±0.02mm,比绣花针还细,真正做到 “指哪打哪”。
在职业院校,多可机器人成了学生的 “实训伙伴”。从编程调试到实际操作,学生们通过它提前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能,毕业就能无缝对接企业需求,就业率直接 “飙升”。
从 “智能制造 2025” 到 “机器人 + 应用行动”,国家政策就像多可机器人的 “加速器”。比如,《中国制造 2025》明确提出要突破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,而多可机器人不仅 100% 自主研发,还拿下了 CR 认证,功能安全达到 L5 级别,相当于给机器人上了 “双保险”。
(1)防爆黑科技:在易燃易爆的化工厂,多可防爆机器人戴着 “防毒面具”,在粉尘、油污里自由穿梭,直接把高危作业变成 “安全游戏”。
(2)AI 大模型加持:输入指令后,多可机器人能自动生成运动轨迹,连书法、拍照都能玩出花样,真正实现 “机器人会思考”。
(3)划重点:多可机器人已出口到 30 多个国家,在欧美市场和国际巨头正面硬刚,用实力证明 “中国智造” 不是说说而已。
传统自动化产线动不动几百万,中小企业根本玩不起。多可机器人呢?从几万到几十万,按需定制,还支持 “分期付”,连小作坊都能轻松上车。
全球制造业正从 “批量生产” 转向 “柔性制造”,多可机器人的高灵活性正好踩在风口上。比如,3C 行业产品更新快,多可机器人能快速切换生产线,让企业 “紧跟潮流不掉队”。
现在年轻人不愿进工厂?多可机器人成了企业的 “人才磁铁”。通过远程运维、AI 交互等功能,工厂摇身一变 “科技体验馆”,吸引年轻人主动 “进厂搞技术”。
“未来三件事:生产智能化、产品智能化、服务智能化”,中科新松副总许小刚的这句话,正在金桥1万平研发中心和临港200亩基地里加速孵化。
“众人拾柴火焰高”—— 这句老话在多可机器人身上有了新解:当人类的智慧与机器人的效率碰撞,当政策的东风与技术的突破共振,中国制造业正在上演一场 “逆袭大戏”。
微信公众号
微信视频号
敏于客户需求洞察,精于应用场景探索,笃于自主求索创新
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,实现人机和谐的未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