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科新松协作机器人:藏在各行业里的 “好帮手”
你平时留意过没?去工厂看生产线,工人师傅旁边多了些灵活的小帮手;去医院做康复,身边有个不知累的辅助员;就连快递仓库里,分拣包裹的快手也越来越多。这些能干的角色,都是协作机器人。而中科新松有限公司,就是这些 “好帮手” 的重要 “打造者”。
可能有人会问,协作机器人?不就是工厂里那些硬邦邦的机械臂吗?还真不是。传统的工业机器人,就像个闷头干活的大力士,力气大但不够灵活,还得用围栏圈起来,不然就会碰到人。可协作机器人不一样,它更像个 “灵活的伙伴”—— 能和人在同一个空间里干活,要是不小心碰到人,会立刻停下来,动作还特精准,既能拧开小瓶盖,也能搬动不算轻的零件,还能跟着人的指令随时调整动作。
中科新松的多可协作机器人就是这样的伙伴。它们的机械臂转起来特别灵活,能扛的重量从 0.5 公斤到 20 公斤不等,最长的机械臂能伸到 1400 毫米,重复定位的精度能控制在 ±0.02 毫米 —— 相当于就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那么准。而且它们还拿到了中国机器人 CR 认证、欧盟 CE 认证,安全这块儿,确实让人放心。
说了这么多,协作机器人具体在哪些行业发挥作用呢?咱慢慢说。
在制造业,它可是个 “多面手”。不管是精密零件的组装,还是给机床上下料,它都能接过来干。那些需要反复做的动作,人干久了容易累,还可能出错,但协作机器人不会觉得累,动作还特精准,能跟着生产线的节奏调整速度,整个车间的运转效率都能提高不少。而且它不用专门围起来,能和工人师傅一起干活,安全性没问题,车间的布局也能更灵活。
医疗领域也少不了它。别以为医疗方面的事都得医生亲手做,有些精细的活儿,协作机器人能帮上大忙。比如精准调配药剂,或者辅助完成一些需要重复进行的康复训练动作。它的力控精度能达到 ±0.1N,力度轻了重了都能及时调整,这对于医疗场景中需要 “稳、准、轻” 的操作来说,太关键了。
教育领域也在慢慢用起协作机器人。现在不少学校的机器人实验室、职业院校的实训课上,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。学生们可以通过操作协作机器人,学习编程逻辑、机械原理,还能试着设计简单的自动化流程 —— 毕竟,在未来的技能里,学会和机器人 “打交道” 肯定是很重要的一项。
能让协作机器人在这么多行业里站稳脚跟,中科新松肯定有自己的 “过人之处”。作为新松机器人集团的国际总部,它从 2014 年成立以来,就一门心思钻研智能机器人、智能制造这些领域。
就说它的多可协作机器人系列,单臂的、双臂的、带移动底盘的复合机器人、桌面式的,种类特别全,能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。而且它不只是卖机器,还能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提供 “定制化服务”—— 比如针对医疗场景做无菌设计,针对物流场景研发抗干扰算法,这些细节上的打磨,才是真正的本事。
答案肯定是能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协作机器人会变得更智能化—— 比如能通过摄像头分析更复杂的环境,通过传感器感知到更细微的力度变化,甚至能通过 AI 学习,慢慢适应新的工作内容。
这意味着,不管是工厂、医院还是学校,会有更多地方用上协作机器人,咱们的工作和生活,也会因为这些 “智能搭档” 变得更高效、更省心。
写在最后
协作机器人的出现,不是为了替代谁,而是为了和人一起,把事情做得更好。就像老话说的 “人心齐,泰山移”,人和机器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,才能让每个行业都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中科新松这些 “智能搭档” 的故事,还在继续。说不定哪天,咱们在工作中、生活里,就会和它们遇上 —— 到时候不妨笑着打个招呼,毕竟,这可是科技给咱们带来的 “小惊喜” 呀。
微信公众号
微信视频号
敏于客户需求洞察,精于应用场景探索,笃于自主求索创新
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,实现人机和谐的未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