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可协作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:装配、焊接、检测全流程自动化

    2025-09-29 浏览量:14


传统汽车制造业面临着一个棘手难题,虽然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,但装配、质量检测、螺丝拧紧和布线等精细工作仍然离不开人工操作。这不是因为技术达不到,而是因为传统工业机器人太笨重、不够灵活。


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爆发,个性化定制需求井喷,汽车制造商们发现原有的生产线根本适应不了小批量、多品种的生产模式。一条生产线动辄数百万的改造成本,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。


产线从“刚性”到“柔性”的跨越

国内某大型汽车工厂曾经遇到这样的难题:一条专门生产SUV车型的生产线,因为市场需求变化,需要改造用来生产新款轿车。按照传统方式,这项改造需要停产28天,投入改造费用超过600万元。

 

引入多可协作机器人后,改造时间缩短至5天,成本降低了70%。秘诀就在于协作机器人的柔性特征。

多可GCR系列协作机器人负载范围从3kg到25kg,工作半径最大可达2000mm,能够适应不同工位的需求。更重要的是,它们不需要安全围栏,可以与人并肩工作,生产线布局更加灵活。


精密装配0.02mm的极致追求

汽车装配对精度要求极高。发动机缸体装配、仪表盘安装、车门铰链调整……这些工序的误差必须控制在毫米级甚至微米级。

多可协作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高达±0.02mm,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/3。这种精度水平保证了装配作业的一致性和可靠性。

 

焊接作业:超越人工的稳定性

焊接是汽车制造中的关键工序,也是工作环境最恶劣的岗位之一。烟尘、高温和强光对工人健康造成威胁,而人工焊接的质量波动更是质量管控的难点。

 

多可协作机器人配备了专用焊接软件包,能够完成点焊、弧焊等多种焊接作业。其内置的防静电ESD保护和IP54防护等级,保证了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运行。


质量检测需要机器视觉的锐利双眼

汽车制造的最后一道关口是质量检测。传统人工检测依赖经验和责任心,难免会出现漏检、误判等情况。

 

多可协作机器人集成机器视觉系统,能够对车身漆面、装配间隙、零件完整性进行全方位自动检测。机器人不会疲劳,不会分心,每个检测点的标准都完全一致。

 

安全协作无需围栏的智能伙伴

安全是汽车制造企业的头等大事。传统工业机器人需要设置安全围栏,占用大量空间且缺乏灵活性。

 

多可协作机器人配备了16种TUV认证的安全功能,包括实时碰撞检测、力量和功率限制等。当遇到意外接触时,机器人会在毫秒级时间内停止运动,确保人员安全。


近年来,国家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。《“十四五”智能制造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发展。

 

汽车行业作为高端制造业的代表,是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。各地政府对汽车企业技术改造、智能化升级给予多方面支持,包括税收优惠、资金补贴和人才政策等。


多可机器人作为新松旗下品牌,所有核心部件均为自主研发,符合国家自主可控的战略方向。企业采用多可机器人进行智能化改造,不仅可以享受政策红利,还能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
 

未来汽车制造的趋势已经很明确,更加柔性、更加智能、更加高效。多可协作机器人正在帮助汽车制造商们迎接这个新时代。

 

 



微信公众号

微信视频号

敏于客户需求洞察,精于应用场景探索,笃于自主求索创新

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,实现人机和谐的未来